游天下攻略

西安小雁塔简介(小雁塔的历史故事)

2023-12-28 08:30:31268
西安小雁塔简介?荐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那么,西安小雁塔简介?一起来了解下吧。

西安小雁塔简介(小雁塔的历史故事)

西安小雁塔简介概括

【全称】: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简称或俗称】:小雁塔【年代】:唐代【现状】: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碑林区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西安博物院内。

详情参考这个吧。。。http://baike.baidu.com/view/16072.html?wtp=tt

希望对你有用。。。。

西安小雁塔简介50字

小雁塔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15级,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丽,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第一次自裂自合,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技术成就: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门票8元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乘21、29、402路车小雁塔站下车

西安小雁塔简介合集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年—71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

辛亥革命以后,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军队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军事指挥部。到国民党军队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西安小雁塔简介200字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年—71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

辛亥革命以后,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军队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军事指挥部。到国民党军队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西安小雁塔简介英文

TheSmallWildGoosePagoda,isoneoftwosignificantpagodasinthecityofXi'an,China,thesiteoftheoldHanandTangcapitalChang'an.TheothernotablepagodaistheGiantWildGoosePagoda,originallybuiltin652andrestoredin704.TheSmallWildGoosePagodawasbuiltbetween707–709,Thepagodastood45m(147ft)untilthe1556Shaanxiearthquake.Theearthquakeshookthepagodaanddamageditsothatitnowstandsataheightof43m(141ft)withfifteenlevelsoftiers.Thepagodahasabrickframebuiltaroundahollowinterior,anditssquarebaseandshapereflectthebuildingstyleofotherpagodasfromtheera.

小雁塔,是中国汉唐古都-西安市的两座象征性的宝塔之一。另一座是大雁塔,初建于公元652年,新建于704年。小雁塔建于公元707-709年,直到唐代的1556年的地震时止,小雁塔曾经是45米高。小雁塔在那场地震被损坏了,所以,现今的这座15层瓦檐的小雁塔是43米高。塔身是砖砌出檐,宝塔有砖框架建立在一个中空的内部结构,及其平方基地和形状影响了其他宝塔时代的建筑风格。

以上就是关于西安小雁塔简介的相关介绍,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