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下攻略

畲族服饰(畲族服装特点)

2023-12-05 07:43:01218
畲族服饰?凤凰装。那么,畲族服饰?一起来了解下吧。

畲族服饰(畲族服装特点)

畲族服饰特点

谢谢楼主,很不错,一起共同发展

畲族服饰介绍

到达宁德汽车站,记住沿汽车进站口方向出站后右拐,如果沿出站指示牌方向出站就会走反向路,绕大圈子,本人就上了这个当,错过了10:50的车,最终买了11:35分由宁德开往屏南方向的长途),票价30元,2小时到达屏南,屏南汽车站周边没有卖地图的,可找旅行社代定客房,周末标间100元(非周末80元),价格跟门市价比要便宜20元。很干净,有热水淋浴,独立卫生,有空调,安顿好以后,下午2:00出门,包车去白水洋,当地行规,去白水洋单程60,来回120,去鸳鸯溪单程70,来回140,艰难还价到110包来回。到白水洋买白水洋和鸳鸯溪2个景点联票,135元,单卖2个景点共155元。去白水洋车程约25分钟。景点内有免费电瓶车送至戏水处。在观景台租铁箱寄存用品,花费5元。另外冲浪15元,皮划艇60元。时间充裕的话,建议每样都玩,风景好,也够刺激。玩到6点多离开,玩好了可在岸上买姜汤喝,1元1杯,感觉有必要,毕竟傍晚还是要注意保护,以防受寒。经验教训:1.建议带防水相机,可以在嬉戏时拍照,省得为放相机来回跑。2.带一个防水罐装钱,以便在白水洋对岸付钱冲浪、玩皮划艇和买饮料之类,

3.建议去的时候就穿好游泳衣和游泳裤,省得在那里排队等换衣。那里浴室均为单人间,数量少,

4.手表一定要防水,在水中泡了几次就牺牲了。5.白水洋中冲浪附近的地方有1-2暗沟的,有一条上面做了过桥,另一条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踩进去人会一下子被水冲下去,呛到水。偶尔有小的坑踩进去,不小心会扭伤脚。我们都碰到了,虽然没发生危险事故,只惊出一身冷汗,但建议景区的人员还是应采取措施的。注意:一定要踩看的见的石头,那才是最安全的。想嬉水奔跑还是小心为妙,不过找个地方躺在水里没有任何问题。6.穿防滑袜在岸上走还是觉得很扎脚的,建议带一双小号的泡沫丁字拖鞋穿在防滑袜内,又轻又管用。尤其是皮划艇往下漂流1800m,回来全得靠脚走,光凭防滑袜走路是够戗的。7.喜欢玩水的可以在门口买水炮1门(喷力十足的水枪),10元福州马尾高速至宁德漳湾出口,下高速后连接线到底,右拐有路牌,转走宁屏高等级公路,到屏南后一路有路牌到白水洋,全程约3.5小时从福州马尾上沈海高速,往宁德温州方向,途经连江,宁德,在漳湾下高速,高速里程93公里,收费55元,下高速右转后,进入104国道,路口有明显的标志,往白水洋方向,大约行驶15公里后途经104国道宁德收费站,收费6元,路上均有明显的指示牌,往屏南方向,大约行驶98公里后到达屏南县城。达到屏南县城环岛后右转进入202省道,行驶约15公里到达白水洋、双溪路口左转,再行驶6公里左右到达白水洋景区。游:一般都是重点游玩白水洋,玩水滑水好玩,特点明显,玩的也刺激;而鸳鸯溪的溪流属下游,特色是峡谷风光,水流落差形成各色小瀑流,有鼎潭仙宴谷还不错,小壶口也不错等。吃:红糟煮鸭内脏、马兰花黄鳝、秋色锅边、屏南寿山美食米烧兔、一捧雪、地瓜粉面、寿山青草兔肉、际头扁肉、鸳鸯面,马铃署饼。屏南有个家阿什么炒饭的,里面特色菜蛮多,宁德有一家什么什么的里面吃是又好吃又真便宜。

景区名称散客价团队价(10人以上)白水洋95元含景区内观光车费80元鸳鸯溪60元不含景区内洞梯费50元100元含景区内洞梯费85元联票135元含白水洋景区观光车费,不含鸳鸯溪景区内洞梯费125元套票170元含白水洋景区观光车费,含鸳鸯溪景区内洞梯费155元

畲族服饰特点和图片

西双版纳地区的瑶族虽然极喜欢各种饰品,但衣着却较为朴素。瑶族服装布料主要用自己织的白布和自配的蓝靛浸染,色泽较为灰暗。州内的瑶族男子,穿用黑布或蓝布缝制的无领对襟长袖L衣,下穿定腰、阔档、肥裤管长裤.头戴用四块红布和四块黑布拼接缝制的红黑相间瓜皮影圆帽。男子穿戴朴实无华。

蒙古族习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宗教: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

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节庆: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更多的这上面有http://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861.htm

也有图片的

畲族服饰特点介绍简短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畲族都过“乌饭节”。节日那天,畲族家家户户蒸“乌米饭”,阖家共餐,办歌会山歌盘答,通宵达旦,沉醉在一片欢乐、淳朴的乡情之中。畲族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有多种的传说。其一,“三月三”为米谷生日,畲民要给米谷穿上衣服,故涂上一层颜色,祈祝丰年。其二,三月三虫蚁大作,畲民吃了乌饭,上山下地不怕虫蚁。其三,古时畲民与敌兵交战时,敌人常来抢米饭,畲民故意将米饭染黑,敌人怕中毒,不敢问津,畲民便安稳吃饭,有了气力,打败敌兵。其四,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被关在牢房,他一顿能吃一斗米,母亲送来的饭却都被狱卒抢去,雷万兴想法让母亲将米饭染黑,从此,狱卒再也不动乌饭。以后,雷万兴越狱,于农历三月初三战死沙场,族人每年以乌饭悼念他。其五,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他们被围困在大山里,粮食断绝,以乌稔果充饥,为畲军度过春荒,并取得反围剿的胜利。雷万兴回军营吃尽鱼肉酒菜都感乏味,时值三月初三,他想吃乌稔果,就吩咐兵卒出营采撷。可是,这时乌稔尚未开花,那些兵卒只好采些乌稔叶子回来,有人出个主意,将乌稔叶和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饭呈现乌黑色,而且味道特佳,雷万兴吃了食欲大振,于是下令大量制作乌饭,以纪念抗敌胜利。从而衍成风俗,世代相袭。乌米饭是畲民从山地里采来野生乌稔树的嫩叶,置于石臼中捣烂后用布包好放入锅中浸熬,然后捞出布包将白花花的糯米倒入乌黑的汤汁里烧煮成了饭。乌米饭乌得名副其实,吃起来就连碗筷也被染粘成乌黑色。不过它的味道相当不错,吃一口清香糯柔,细腻惬意,别有情趣。倘若将乌饭贮藏在阴凉通风处,则数日不馊。食用时,以猪油热炒,更是香软可口,堪称畲家上等美食。如果加上山间野味、香菇、木耳等炒一炒,那味道就更美妙了。顺昌是我省畲族人口分布的较多的地方,很多山里人平时忙于劳作,四季没有闲时,唯“三月三”是他们交友,购物,情人相见的日子。“三月三”最令来客兴奋的,还是人群中丰富多彩的服饰。这一天,山里人都穿上畲民族最漂亮的服装,在外人面前亮相。最引人注目的是畲家姑娘们的装扮,平时压在箱底的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银头簪、银梳子今天都穿戴出来,这些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衣服也是绣有各式各样图案的精工绣品,有的特意穿上了她们的嫁衣。“三月三”俨然成为她们比银饰,比绣工的隆重节日。畲族姑娘小伙要表演古朴欢快的舞蹈。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如今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曲调单一重复,却能婉转悠扬。这种对歌,传统上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规模壮观,以人如海、歌如潮形容,真是一点不假。

畲族服饰简笔画

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服饰图案的内容和风格往往自由奔放、不落俗套。她们把山里的花草、林间的鸟雀、空中的云彩、雨后的彩虹,缝在衣服上、裙子上。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朴素的艺术情感,使她们手中绘制的服饰图案纹样生机勃勃。从内容上看,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有的用文字排列组合成图案。文字的形体有原始的,也有楷书,常用一些旧的吉祥语,如“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财进宝”等。再如象征农田的方格图案、象征江河的彩条图案、象征林木的十字图案,都作为一种较为固定的格局被保留下来。从造型上看,创造者所关注的是人本与美术符号精神的和谐一致。不论造型如何变化,只要观念在形象中体现得充分便是最理想的范式。它根本不讨论艺术与物象的模仿关系,也不顾及用人的观念打破自然给艺术提供的原形,一切存在物都可以作为劳动者物质活动中精神需求的对象。所以,图案纹样不以光影为主要表现手法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以单线做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姑娘们很善于抓住一个形象主要的特征,将最有特点的动态,用类似剪影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她们在制作图案时,不满足于一个特定的具体形象,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删减、增添、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形象更趋于理想化。她们往往借助于深浅不一的点、长短不齐的线、大小不等的面、似是而非的形,使之既有变化又和谐地组合在一个图案之中。从用色上看,妇女们在创造了理想形象之后,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畲族崇尚黑色和蓝色,在服饰上以黑、蓝为主调,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在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有的加上一点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凭添几分情趣。畲族妇女的彩虹式花襟由五节很宽的蓝、红、白、绿、黑布圈或彩缎镶接而成,有的彩袖颜色却以红、黄、绿、蓝、紫为主。总之,是以彩虹的色彩模式设计的。这其中又包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等。畲族彩虹式花襟五彩缤纷、色调和谐、美观大方,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福建省福安、宁德一带的畲族,在蓝绿色上衣上绣黑色的花纹,衣领上又绣水红、黄、大绿等马牙花纹,沿服饰的边缝镶上一条三四分宽的红布条,边的下端靠袖头的地方有一块绣花的角偶花纹。福鼎一带畲族妇女的服饰更为艳丽,上衣大襟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针绣的花纹面积大,花朵也很大。衣领两头下端,靠袖口的地方,有两枝杨梅花,衣领多用水红、水绿作底色,加绣花。袖口配的色边,一条红,一条绿,对比强烈。罗源畲族妇女衣饰的花色都集中在衣领上,由红、黄、蓝、绿、水绿、黑等颜色,有层次、有顺序地排列成柳条纹图案。在上领的黑底上绣一些粗线条的自然花纹,多为水红色和黄色。围身裙的图案花样是以大朵的云头纹样为特征,裙边也有柳条纹图案。畲族衣饰的色彩组合以红绿色为主。“红间绿,花簇簇”,他们把这叫作凤凰妆或公鸡装,自认为是模仿公鸡斑斓的羽毛缝制的。总之,她们非常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但在色彩的安排上,往往不做大面积的对比,而是采用细碎均匀的小面积对比使色彩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同时,以很深或很浅的底色和醒目有力的轮廓线去统一这些斑驳多变的彩色点块。这种设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杂、艳而不跳。即使是十分突出的块面颜色,也能融于整个色调之中,而不至游离于画面之外。从构图上看,图案虽然有疏密聚散的变化,但同绘画的构图相比较,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不讲求主从关系的变化。大多数图案采用满地花的构图方法以适应服装整体感的要求。有时在一块绣片中要挑几十种花纹,自由、不规则地组合成主体图案,或花中藏花,或以鸟、昆虫等组合成花,或几只鸟相互共用一个翅膀。这种巧妙的构思可以看出她们的智慧和灵巧。她们根据不同的装饰部位采用不同的格式。总的来说,对称或均衡的结构,放射的布局,团花与角花的呼应等都在图案的构成上得到了反复而广泛的运用,从而表现出服饰图案独特的艺术魁力。从内涵上看,这些图案不但美化着服饰,还有深刻的涵义,其手法大致可归纳为谐音、寓意和符号三种。谐音,即借音而述意,如鸳鸯配偶,五福(蝠)捧寿。寓意,借一件物体或一组画面暗喻美好的事物,如四合如意。有的图案在表现手法上谐音和寓意兼而有之,如福寿双全。民间美术创作的观念是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统一,集体意识是一种传承已久的集体心智,它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历史地向客体渗透,使那些与人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客观对象逐渐固定化为观念的替代物,成为特定的符号,如绣在鞋上的如意头。畲族服饰图案包含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而最使人惊异的是,这些平凡的劳动妇女不仅使用木制织机,织成粗质的棉布,还以一根针、几缕线、小小的蜡刀这些甚为简陋平常的工具和材料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无数精美的艺术品,这的确值得人们永远珍爱。

以上就是关于畲族服饰的相关介绍,。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