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下攻略

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六大遗址)

2023-11-28 07:22:19274
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遗址以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艺水平高、分布面积广、面貌保存好而倍受考古界关注。那么,新石器时代遗址?一起来了解下吧。

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六大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一览表

旧石器时代有:

芮城西侯度、芮城匼河、襄汾丁村、阳高许家窑、朔州峙峪、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岩厦遗址、吉县柿子滩、蒲县薛关遗址、襄汾大崮堆山史前石器制造场遗址等等。

新石器时代:

夏县西阴村、翼城枣园、襄汾陶寺、芮城清凉寺、灵石逍遥遗址、垣曲古城东关、翼城北橄、垣曲宁家坡陶窑遗址、垣曲下马遗址、临汾高堆遗址、临汾下靳墓地、太原光社,义井遗址、长治小神遗址、太谷白燕遗址等。

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遗址的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遗址南北均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余脉。

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木器,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釜、豆、盆、钵、甑、罐为常见的陶器群,形制别致,彩陶较多,分内彩和外彩两种。发现千余粒栽培稻谷米,出土7500年前的独木舟,堪称“中华第一舟”。

跨湖桥遗址文化内涵不同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是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突破,对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距今7000年到6000年,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是深圳乃至环珠江口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遗存,也是深圳地区迄今发现最早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被考古界称为“咸头岭文化”。

考古专家认为,咸头岭遗址透露出文化内涵包括几个方面:

位于珠江口大鹏湾内侧第三级沙堤上,东北部是海拔数百米的丘陵山地,西南面海。遗址所处位置有大片的低地,海拔约8米,东南侧有几条淡水小溪,是较理想的沙丘遗址地貌。深圳早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主要分布在海边沙堤,为沙丘遗址。渔猎生产方式是那时的主导经济方式,原始农业只是作为辅助方式。

咸头岭遗址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迄今为止,广东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段的遗址寥寥可数,出土遗物不多。遗憾的是前三次咸头岭遗址没有木炭出土,因而没有做出碳14测定,2004年8月31日进行了第四次发掘,终于找到了科学测定的标本——碳14。

咸头岭遗址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惟一一处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当时文化面貌的彩陶前时期的遗址。在距今6500—7000年前,珠江口地区已经存在着大群具较高水平的人类群体。咸头岭出土的陶器和石器的工艺制作水平和审美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大量陶器的出土说明当时已经人口众多,众多人口聚居又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能够获取足以让他们生存的食物。

咸头岭遗址位于珠江流域,而珠江流域与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应该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珠江文明史推至7000年前

咸头岭新石器遗址,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距今7000年前考古学文化的分期、断代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标尺。这里是珠三角地区最早的文化,表达了这里最早的人类活动。

目前广东省已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20余处,之前有考古专家认为,咸头岭遗址应该是其中年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遗址,其的挖掘使深圳市和珠江口文明的历史推至7000年前,咸头岭出土的器物说明珠江文明的起源一点儿也不比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晚。

咸头岭的出土文物,正为岭南考古学文化分期与断年,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咸头岭新石器中期的沙丘遗址,是目前珠江口沿岸同类型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据碳14检测,距今有7000至6000年。这里器物丰富,年代分明,而且每一阶段器物的变化特点明显,这些因素,就使得它成为新石器时代沙丘文化遗址中判别年代的标尺。它和龙岗大黄沙新石器时期遗址一起,系联出盐田大、小梅沙,珠海后沙湾,香港舂坎湾、大湾、蟹地湾、东湾等二三十处遗址,进而构成了咸头岭文化。

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与同时期的相关遗址相比,它的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为系统、丰富,器物制作工艺水平最高,这表明咸头岭文化遗址可能是当时对周边区域有文化辐射力的一个中心聚落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

河南省邓州市东3公里的白庄村北,南阳盆地西北部湍河南岸

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出版时间

新石器时期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尚书·禹贡》中便说:在大禹统治中国时候,是按各地土地的出产,确定贡赋的。当时的兖州、青州、徐州、豫州,东至山东半岛,南到江淮流域,都种桑出丝。他们的贡赋,除了丝之外,还有用竹筐装着的彩绸。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则早有了“丝”、“桑”、“帛”等字样,这表明,丝绸的织造,在那时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古代的文献记载,已被出土的大量文物所证明。1926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一个用某种工具切割开来的蚕茧,它的样于很像半个花生壳。1958年,在远离西阴村几千里之遥的浙江吴兴钱三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竟发掘到一些丝织品,其中有绢片、丝带、丝线筹。1950年,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有的青铜器上还粘附着织造精美的细绢。由此可以断定,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的蚕桑丝织事业便兴起了。

以上就是关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相关介绍,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